“我覺得項目就是家,辛苦是我們行業的常態,只要勤勞肯干,一步步走得踏實,付出就能得到回報……”打開中國水電五局五公司肖燦明的工作履歷,十六年,4座水電站建設加上多項市政施工,成績一目了然。從技術員到總工再到項目負責人,他的成長過程如同拔節的竹子,步步堅韌,節路清晰。
扎根實干,練就“真本事”
“從金溪水電站到目前在建的龍溪口航電樞紐工程,哪里工程需要我,我就去哪里……”作為從小在農村長大的地道四川人,肖燦明自2006年大學畢業,便回到了家鄉,進入五局成為一名技術員。彈指一揮間,16年的錘煉,讓肖燦明從基層一線一步步成長成為項目團隊的帶領人。
2019年底,通過內部競聘,肖燦明來到了岷江龍溪口項目,肩負起總工一職。受征地移民的影響,項目主體工程開工建設時間延后幾月余。2020年2月,正值龍溪口項目施工黃金時期,一枯圍堰施工大干迫在眉睫。但19年12月底新冠疫情出現,給項目復工復產帶來了巨大挑戰。作為總工,肖燦明清楚地知道五月以后,岷江會慢慢迎來汛期,一枯階段必須大干,要趕在汛期之間把基礎打牢,可謂時間緊任務重,只有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前提下加班加點生產,才能將工程建設受疫情的影響降到最低。
說來容易,但如何做到在特殊時期全面復工、提高效率卻很棘手?!耙黄谝豢荨笔┕热葜?、范圍廣、戰線長、部位散,管理跨度大,要求不斷航施工。綜合考慮實際情況“排兵布陣”,下好“先手棋”分外重要。那時候,工地營地“兩頭跑”成為了肖燦明的工作常態,圖紙、方案每天要重復看幾十遍,才能確?,F場一有反饋就立馬跟進……
“可能是因為心中惦記,偶爾夢里都會突然想到一個點子,就特別興奮,第二天就趕早把想法和項目團隊討論運用到方案中去……”就這樣,肖燦明帶著工程技術部門小伙子們天天摸爬滾打,心往一處想、勁兒往一處使,發揮各自特點銳意創新,不斷進行全面的技術方案調整、細化施工進度表至每個倉位、利用BIM技術以及多個信息化平臺,施工效率也得到了最大化提升。最終“一期一枯”節點如期實現,項目部順利追回受疫情影響的1個月工期,壓在眾人心頭的“大石頭”也終于放了下來。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要想練成真本事,就把自己變成解決問題的關鍵‘變量’……”這便是肖燦明堅信的鍛煉自我能力的“正道”。在他的眼中,只有在不斷的工程建設中,走四方、開眼界、增見識,才能在見證工程建設的每一次攻堅克難,每一次創新、發展中磨礪出“真本事”。
迎難而上,磨礪“鐵肩膀”
2020年注定是個不凡之年,8月18日凌晨樂山市遭遇百年一遇特大洪水,災情遠超過81年水災最高水位。突如其來的洪水猶如猛獸般襲來,涌入縣城、工地、街巷,肆意泛濫。隨著各級指揮部防洪I級防洪應急響應啟動,停水停電、通訊基站中斷、道路淤塞不通……
種種事故接踵而至。面對艱難情形,肖燦明并未“自亂陣腳”,反而迅速帶領各部室啟動防汛應急響應,沖在最前,號召項目小伙子們分頭作戰迅速開展自救工作,撤離項目部下游營地人員及設備。經過4小時的疏散、撤離,項目全員全部撤離至安全地點,成功規避超標洪水的侵襲。直至19日,看到洪水開始逐漸消退,肖燦明也定了心,便帶領項目部駐守的小伙子們一同挽起袖子、卷起褲腿協助村民們清泥疏道,進行災后恢復工作。推土機、運渣車、灑水車、鐵鏟、水管,水桶等設備、工具齊上陣,正所謂“眾人拾柴火焰高”,近兩個日夜的齊心協力配合,鎮子和工地上的正常生產生活秩序得以恢復。
“回顧那段時光,確實很辛苦,直到工地重現往日的火熱,內心才真正踏實了……”百年洪災考驗,肖燦明用忙碌的身影、無畏的前行詮釋了當初舉起拳頭的誓言,更為守住五局‘優質履約’這份厚重承諾磨礪了“鐵的”肩膀。
舍小為大,鑄就“工匠心”
“凡事有失必有得,長期身處一線也讓我更加體會到巍峨大壩拔地而起背后,建設者的付出、努力和堅持……”隨著工程建設各處奔走,肖燦明和萬千建設者們一樣,也時常面臨著家庭與事業的“兩難選擇”。
肖燦明有一個剛上小學的活潑可愛的兒子,經??梢月牭絻鹤釉陔娫捘沁厧е鴿鉂馑寄畹穆曇??!鞍职?,你什么時候回來啊,我好想你啊,可以再陪我聊一會兒嗎?”而肖燦明也只能略帶抱歉地和兒子解釋,“爸爸一會兒要去工地,等到你放暑假一定回去看你,要乖一點聽媽媽的話哦?!贝蠹已劾锢讌栵L行、兢兢業業的肖燦明,很少表露出柔軟的一面,但每每掛斷兒子的電話,心里都是滿滿的愧疚。
匠心終結碩果,付出終有回報。肖燦明的參建、主管的各項工程紛獲殊榮:水電五局承建的武漢東湖港綜合整治工程獲評首屆國家海綿城市建設試點創新典范項目暨“中國特色海綿樣板”;在犍為航電樞紐工程建設期間,項目部優質的履約贏得了四川省交通運輸廳AA級信用評價;帶領龍溪口項目團隊完成年度800萬方土石方開挖、30萬方混凝土澆筑的優質履約業績,項目連續三年獲得業主單位安全質量管理先進單位“雙冠”榮譽,個人也榮獲優秀項目負責人稱號……
時代更迭,科技日新月異,一座座精品工程翻新著建筑教科書,根植于每一代水電人身上的水電精神卻始終未曾更改。投入水電事業的人還有千千萬萬,身著電建藍工裝、頂著“勞?!惫猸h的肖燦明同志代表了數以萬計奮斗在祖國山河大壩的五局建設者們,他們將繼續以奮斗的姿態握緊“接力棒”,以敬業成就專業,用精益鑄就精品,為建設美麗中國貢獻力量。
【打印】 【關閉】 |
瀏覽次數: |